秀容書院,位于忻州古城內(nèi)西南方向(原忻府區(qū)秀容街道南街村秀容巷20號高地),是古城內(nèi)重要景點之一,也是天南海北來忻旅游人的重要打卡地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(公元1775年),當時忻縣稱秀容縣,故以此得名,為忻州市第一所學府。書院坐北向南,東西151.5米,南北179米,書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學,成為當時忻州最高學府。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改稱“新興學堂”,創(chuàng)山西書院改學堂之首例。秀容書院依地形而建,由上、中、下三院組成。上院為主院,中、下院為書舍。主院為三進院落布局,中軸線上依次有樂樓、過廳和正房,兩側為廂房、耳房、生舍。八角亭、四角亭、六角亭南北一線。六角亭為三亭中之最,每邊長約三米,亭高約九米。六角亭舊稱廖無閣,為全城最高點,立于亭上,可俯瞰全城。原六角亭前有一磚拱門,稱天之衢,意取書院讀書人,通過天之衢,登上廖天閣,飛黃騰達。正房磚砌臺基,面寬五間,進深四椽,單檐懸山頂,五檁無廊式架構,斗栱一斗二升交麻葉,裝修原制不存。
忻州秀容書院博物館特別設建一個“百年風華”的主題展廳,也即“忻縣第一個黨支部紀念室”。走進展廳的人就會清楚,忻縣的第一個黨支部就是在當時的忻縣中學成立的,忻縣中學的前身就是秀容書院。
1929年,在北伐戰(zhàn)爭勝利的鼓舞下,忻縣中學進步學生自發(fā)組織“互助讀書會”,吸收各班進步學生參加,組織大家閱讀進步書籍、雜志,定期召開學習心得交流會?!熬拧ひ话耸伦儭焙?,忻縣中學的進步學生積極開展抗日宣傳,激發(fā)學生和社會民眾的愛國熱情?;羰苛堖x青、劉安甫、宿培玉、周金科、黃志剛、張衡宇等同學不僅積極閱讀各種進步書籍、資料,還撰寫進步文章,同時參加進步組織,組織各種社會活動,傳播馬列主義,吸引和影響了更多同學。他們充分認識到徹底挽救國家危亡、徹底解決社會不平等、徹底改變社會制度的唯一途徑,只有依靠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斗爭才能達到目的。
1934年,中共黨員宋繡、周景儀、張耀華,經(jīng)太原黨組織批準同意,到忻縣中學介紹學生劉安甫(忻縣南張村人25班學生)、宿培玉(忻縣作頭村人 班次 待考)、周金科(忻縣西歲興村人 班次待考)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組建成立忻縣中學校黨支部,由劉安甫任書記,成為忻縣最早的中共黨組織。隨后,忻縣中學黨支部用特殊的方式,努力團結同學,發(fā)展壯大黨的組織,擴大黨的影響。黨員們積極活動,到本縣石家莊、解原、東樓進行抗日宣傳,開展募捐活動。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”成為每個黨員的自覺行為,并促成大批學生積極參軍參戰(zhàn),走上抗日救亡的最前線。新中國眾多領導干部如霍士廉、黃志剛、董邊、張挺等,都是忻縣中學走出的優(yōu)秀學子
忻州秀容書院博物館已成為忻州市紅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。
忻州秀容書院是“與歷史文化相遇”的地方,更成為忻州古城重要的政務接待場所和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基地,正在,也必將為忻州續(xù)寫新的文化傳承。